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itemap

2005

鼓勵陶藝創作生機,推廣陶藝生活文化之美,引領提升臺灣現代陶藝發展,以「成就獎」、「創作獎」及「主題設計獎」三大獎項,達到見證典範、創建未來、落實生活之精神,持續為陶藝挹注活水、開拓新疆。

自述

邱煥堂

邱煥堂

我在大學與研究所主修英國文學,在師大英語系主授西洋文化史。人文學的背景深深影響我的陶藝創作。我主作陶塑,獲得內人施乃月在釉藥方面鼎力協助,始能專注造型。
 
由由於人文方面的滋養,我的陶藝常有文學意涵與醒世諷喻。其實我不是真的那麼嚴肅。當代藝術家注重造型,羞於藝以載道。所以我的作品即使有甚麼哲理,也退居幕後。我也首重造型,施以五彩繽紛的釉色。我力圖作品散發幽默,讓人看了發出會心的微笑。之後觀眾悟出一些道理,最好不過,如果無所頓悟,那也罷了。我是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的信徒:「一首詩始於愉悅,終於智慧」(A poem begins in delight/And ends in wisdom)作品只要給人愉悅,就心滿意足。至於智慧,作者與觀者,各得走五十步。
 
我用隱喻(Metaphor)的手法創作。是文學詩歌與美術共有的技法。隱喻者,在兩個或多個風馬牛不相干的事物間發現一個共同點,以此喻彼。譬如說:「人生是一朵花:人間有愛,花中有蜜。」(Life is a flower, of which love is the honey.)如果生命比成一朵花,愛情就相當於花蜜。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事物間,詩人的想像力搭一座橋梁。藝術家毅然。我有一系列低溫燒成的<現代人札記>。一支可口可樂的瓶子裡有兩支吸管。他暫時離開,也許再去點餐。他還在吸飲料,紅唇如花,煞像日語所謂「一輪插」。這就是隱喻。類似的作品:<彩虹五樂章>這個標題本身就是隱喻。如果彎彎柔柔的彩虹象徵信仰與情感,直線輻射的彩虹色就代表理性與分析,而股票市場電視牆上起起落落的統計表就意含股票玩家的忐忑不安。<賣剩的蘋果>比喻眾人對文化歷史的漠視(大家只愛社會八卦、政治口水),這就是我所說的文學內涵或醒世諧諷,但這種內容只能躲在造型的背後。
 
常聽人家說:「某某人的製陶技術真是爐火純青」。我從未體驗到這麼一個境界。尤其當我每每嘗試規模較大而具有實驗性的東西時。英國詩人布朗寧(Robert Browing)寫過:「一個人的抱負必須超越他所能掌控。」(One’s reach must exceed one’s grasp.)我有類似的脾氣。加上陶藝製作過程中的變數,我常招致挫折。沮喪一陣子之後,我會安慰自己:那是光榮的失敗。此刻我的耳際傳來拜倫的聲音:「就是要創作,藉著創作,活出一個轟轟烈烈的自我。」(It’s to create and creating live and intense being.)

紀錄片

個人年表

1932.02.06

生於新竹縣峨眉鄉
幼年時代,父親經營文具雜貨舖,邱煥堂常拿起畫紙、蠟筆臨摹圖畫書,不久從平面繪畫轉到立體勞作,用瓦楞紙與漿糊做坦克、戰機、軍艦。二次大戰末期,物資缺乏,陪母親上山栽植甘藷、花生、綠豆。美軍B29轟炸機頻頻來襲,從頭頂呼嘯而過。

1946

考進初設的竹南初中,深知做農之苦,猛K書,尤熱中英語,領先全校。

1947

轉學省立新竹中學。美術老師李宴芳經常大聲說:「藝術要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此話銘刻在腦海,終身受用。
省立新竹中學畢

1948

直升高中,勤讀英語,年年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名列前茅。獨自散步時,隨身攜帶英文日記與水彩畫具。

1952

考進臺大外文系。必修選修課程外,藉臺北帝大時代所留下的日文語參考書,自行進修英國文學。

1954

結識就讀師大生物系的施乃月,常以臺大校園為景所繪小畫相贈。

1956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獲文學士。
考進出設師大英語研究所。所長梁實秋先生透過旅居美國的胡適先生替第一屆學生爭取到一筆獎學金,每個月的零用金比一般教師一個月薪俸還多。彼時研究生若遇到生活困難,梁所長皆盡力幫忙。

1958

獲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文學碩士。服預備軍官役。

1959

與施乃月女士結婚。

1960

10月25日長子邱岳出生。

1961-1997

至東吳大學兼課。美術方面興趣日增,購閱世界名畫叢書,續修水彩。

1963

任教於國立師範大學英語系講師、副教授、教授,長達36年。

1964

以師大英語系講師身分獲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獎學金,赴夏威夷進修語言教學。每日上課途中經過一幢挑高的木屋,被掛在外牆上各式各樣的陶磚作品吸引,後隨何蘭教授(Claude Horan)選修陶藝課程,自此開啟陶藝創作之路。

1965-1966

至鶯歌利用當地的陶土、設備,從事創作。

1966

4月3日女兒邱沁出生。

1967

專任教師待遇過差,遠至新竹清華大學兼課,長期奔波,深受失眠之苦。

1968-1970

騎腳踏車經過臺北館前路天一陶瓷門市,發現除了衛浴之外的手工陶器,毛遂自薦到中和「天一陶瓷工廠」,以設計量產商品換取使用設備自由創作的機會。施乃月女士靠著自己研讀英日文書籍在餐桌上自行研究釉藥配方,一同加入陶藝創作行列。
依照夏威夷大學資料,繪圖設計訂製腳踢轆轤。

1970

參與「五行雕塑小集」,成員計有:楊英風、李再鈐、郭清治、朱銘、馬浩、邱煥堂等。

1974

成立「陶然陶舍」,於週末教授陶藝課程,將西方陶藝創作觀念引進台灣,鼓勵造型創新、將周遭事物融入創作中。身兼英文教授、陶藝老師、陶藝家多重身分。十數年來,陶然陶舍帶領出連寶猜、高淑惠、蔡榮佑、沉東寧、鄭永國、林柏根、王正和等陶藝家。

1975

參考美國陶藝家丹尼爾.羅茲(Daniel Rhodes)所著窯爐學,親自動手築第一座瓦斯窯。
3月,五行雕塑小集—「金木水火土的世界聯展」歷史博物館 臺北
6月《藝術家》雜誌創刊,邱煥堂在其中長期連載陶藝文章。

1977

<拾貝>入選義大利法恩札(Faenza)國際陶藝展。

1979

晉升教授後,教滿7年,利用休假一年至美國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選修「進階陶藝」,在美式喜好實驗﹐強調創意的藝術觀念之下,創作噴泉、流泉、深受好評。

1980

結集在《藝術家》連載多年的專欄為《陶藝講座》一書。

1981

以作品<陶藝札記>一式五件,參與「中日現代陶藝家作品展」

1982

於陶朋舍巨型個展。售出多枚以相思樹灰為基礎的釉繪陶盤。

1984

入選法國瓦洛利(Vallauris)國際陶藝雙年展。

1985

在春之藝廊展出磚雕系列,大小作品及釉畫陶盤續受珍藏。
國際陶藝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1986

參與陶藝雙年展 歷史博物館 臺北
參與由一群陶藝創作者成立的「愛陶雅集」,定期聚會討論心得。
因住宅改建,「陶然陶舍」教學中止。

1992

參與「臺灣陶藝發展四十年研究」國立美術館 臺中

1994

臺灣陶藝新域 美國巡迴展
臺北‧巴黎台灣當代陶藝展

1996

陶藝與生活 藝術教育館 臺北

1997

自師大英語系退休,專事陶藝創作

1999

個展 當代陶藝館 三義
<禧門>獲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公共藝術競圖 首選

2000

臺法現代陶藝聯展於法國紅堡 高雄市美術館
福華沙龍 金木土石的形塑—李再鈐、邱煥堂、張子龍、蔡根雕塑作品聯展

2004

邱煥堂、蔡榮佑陶藝雙人展 月臨 臺中

2005

獲第四屆臺北陶藝 成就獎,鶯歌陶瓷博物館

時間地點時間地點
時間:2005/10/07-2006/01/08
地點:三樓特展室
相關影片相關影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