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國具有求全與誠信學者典範。在研究與製作過成中,成品稍有瑕疵,都不肯放過。每當新的釉色或產品設計出來後,他往往放在桌子上或掛在牆壁上反覆觀察,針對缺點研究改善。他從來不會把自己認為不成熟的東西推入生產線,務期盡善盡美而後已。常常有人到他家裡聊天,看到了這些新產品,覺得不錯,回家就生產,銷售到各地。等到他推出十全十美的產品時,它早已充斥市場了。當餐具十分很缺貨的時代,有些小販向他購買瑕疵品應市,他因為產品不完美,堅持不肯出售。這樣的行為甚至家人都不諒解,然而他還是不改其志。
當時鶯歌的陶瓷,幾乎都跟著陳傳國的路子走,成為開路先鋒。可惜陳傳國不擅長經營和生產,研究的結果沒能產業化。在鶯歌,他是公認「一生只想要研究」和「沒有生意頭腦」的人。
從他一生寧靜淡泊,為陶業不計名利地努力,只求盡善盡美;為他人不求回報地奉獻,只望同行事業順利。陳傳國是一個研究的學者,不是懂得賺錢的企業家。即使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只求獲得蠅頭小利就心滿意足。這樣的個性,難怪他一生事業並不順遂,乃至窮困潦倒。
鶯歌人無論是否為陶瓷業者,只要認識他的人都一致對他非常尊敬與推崇。大家都完全同意:今天鶯歌陶瓷的發達,無論在釉藥的創新、土質的分析、產品的開發和燒成技術的研究等方面,陳傳國都是先驅者。前鶯歌鎮長許吉說:「鶯歌……在基礎技術方面確實是陳赤牛的貢獻,鶯歌陶業者都應該拜陳赤牛才對。」在﹤陳傳國喪禮紀念文﹥中推崇他:「鶯歌……由當時之粗製濫造,而至今日之精雕細琢,不僅為業者帶來無限生機,復為政府賺取鉅額外匯。而陶瓷之都之美名,亦不脛而走,先生之功偉矣。」應是很允當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