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itemap
:::首頁 > 線上展覽 > 特展 > 火的形與色 國際陶藝展
  • 巴布羅.畢卡索
    畢卡索對於陶土,可說是一見鍾情。

    1946 年,畢卡索到法國的瓦洛希斯(Vallauris) 城參觀當地一年一度的陶瓷展,結識了馬杜哈陶藝工作坊的哈米椰夫婦, 好奇心強的畢卡索,在馬杜哈工作坊完成了個人首次的陶藝創作。他發現陶的可塑性,高溫燒製後,展現出釉料的鮮豔色彩,就像是一場奇妙的魔術,自此畢卡索決定將陶土作為他最新的創作媒介,致力於陶藝創作。

    他喜歡創作能表現藝術家獨特性及具有隱藏意涵的陶作品。畢卡索作品擅用材質,刻畫輪廓,運用彎曲的線條,在陶瓶上創作補捉動物的臉孔及輪廓。在他的手中,這些作品不再是單純的器皿,而是被意外的改造並賦予故事性。

    畢卡索並非以傳統的手法創作。身為雕刻家,他除了塑形黏土,也運用類似翻銅技巧,把泥漿灌入模型,堅持不懈地在陶盤上刻繪著他個人鍾愛的主題-例如鬥牛、女人、貓頭鷹、山羊等,使用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器皿當作創作素材,並且創新使用了原色「裸土」,堅持不上釉色,僅用半立體元素加以裝飾。這些創作手法和過程,並非藝術家戰戰兢兢尋求特殊效果的創舉,而是畢卡索思索如何更有效率創作的成果。對於陶藝界來說,他採用的這種創新手法,不但有效率,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對畢卡索來說,陶藝絕非是次等的藝術範疇。

    這次展出的33 件作品,全數為畢卡索於1952 至1969 年的精心創作,創作地點正是瓦洛希斯城-具有魅力的新魔術誕生之地。展品包含一系列圓盤,這套圓盤的特色十分多樣,時而簡潔俐落,時而展現即興手法及雕刻,有時使用細針刻畫,有時則是神來一筆,也可見使用浮雕或凹陷效果來重現某個動態的場景,藉以表現臉的動感、背光下的鬥牛士與公牛互動一景,也可見藝術家索性將圓形盤底轉化為鬥牛場,邊緣則是現場觀眾景象。

    另外,同樣圓盤形式,盤面飾有山羊頭部側面的速寫,另一橢圓盤則是畫著象徵純潔、希望的白鴿。總之,畢卡索從未強行介入陶土媒材或這特殊媒材的特性,相反地,他根據陶土特質加以利用發揮,試圖發揚各種以陶土作為敘事媒材的可能性,讓他的創造力得以施展。同批展品也包括一些刻畫過的陶板,凹陷的線條之外,陶板披覆著一層黑彩。帶耳的甕瓶也給藝術家帶來不少靈感,經過巧思,貓頭鷹及如陽光似的臉孔一一再現。畢卡索的繽紛藝術世界,藉由陶土繼續無盡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