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03

臺北陶藝獎的舉辦,2003年正式邁進第三屆。『臺北陶藝獎』以引領並提升臺灣現代陶藝發展為宗旨,並希望將「見證典範、創建未來、落實生活」之精神,以《陶藝成就獎》、《陶藝創新獎》、《主題設計獎》三大獎項,來達到見證歷史、開創未來、著眼當下生活目標。第三屆臺北陶藝獎接續過去傳統,著眼於藝術家畢生創作的理念詮釋,也昭告新的陶藝風格再現。


陶藝成就獎
成就獎的設置,在表彰藝文化條路上長年奉獻、默默耘、不間斷地投注心力者 作之教育、推廣、研究、發明、創造、美學、藝術性等的突出就與貢獻,都足為 並冀望透過本獎項之頒贈,使他們畢生對陶藝文化的奉獻之路,得以獲得更詳實的紀錄與喝采。

陶藝創新獎
陶藝創新獎的設置,即在鼓勵富於思考、探索與實驗精神,並饒富藝術性的陶藝創作。「技術性」 與「藝術性」是陶藝創作的身與魂凡釉藥學、窯爐學、模造學、坯體成型等都是陶藝製作所須具備的技術範疇而美學性的思考、深層的內在精神與藝術性的呈現,更是好的作品之所以撼動人心 之處。正因為陶藝創作在技術性方面的工夫不容小,任何一項製作技法或觀念的突破與創新,都作品的美學呈現。本獎項獎勵的對象是能夠透過新術傳統釉及技法的詮性的成功。簡單的說,即獎勵具藝技術與藝術性的優秀作品,冀望透過每一屆
創意之心的累積,成就屬於臺灣當代特色的陶藝創作。

主題設計獎
主題設計獎是針對實用陶瓷器皿而設置的,除鼓勵設計巧思與創意的用心外,最終目的是希望推廣陶瓷藝術生活化。自古至今,因應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陶器的設計與製作各有其特殊的型制與特色。設計,含有理性安排之意,不如創作般天馬行空,必須考量其他客觀的條件。主題設計獎每屆以不同的特定主題,期望將設計的概念確實放入實用陶瓷器血的製作,誘發好用又美觀的佳作。本屆以「花器」為主題,範圍設定於專供插飾鮮花之陶瓷花器。期望透過單一題的設計競賽,讓該主題獲得更深入的研究與應用。
自述
吳讓農
吳讓農
我崇敬自然,我認為自然的變化更健康、更美,所以,我的釉表面所表現的斑駁及流動,純屬在火中的變化,是自然的流露,本來是瞬間的活動,但在我的作品表面已冷凝成為永恆。我崇敬古陶的穩重典雅,我用轆轤拉坯,以捕捉那流利挺拔的線條。
作陶對我來說:是生命,是興趣,也是休閒。我的職業是作陶,是教作陶,生活在作陶的世界中,陶對我來說,永遠是一個謎,永遠無法去把握,變化多端,其中的趣味也不是局外人所能感覺得到的。我喜歡陶的樸實,自然無華的本來面貌。我喜歡釉的豪放,自由暢快的流動與性情不拘的蒼樸紋理,非人所能為,純屬自然天成。

紀錄片
個人年表
1924
於南京出生,祖籍河北省正定縣。
1945
進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陶瓷科(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之前身)。
1948.07
畢業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陶瓷科
37.07.12吳讓農畢業證明

37.07.12吳讓農畢業證明

1948.08
徐悲鴻校長以學教助理身分派其到石灣學陶,順道到台灣考察,8月到臺灣,進入「臺灣省工礦公司陶業分公司北投陶瓷耐火器材廠」
1948.10.25
以極短的時間燒製陶瓷印章、花瓶、人像和檯燈等作品,在總統府舉辦的《臺灣省博覽會》中的工礦館中展出,作品以五彩的釉色呈現引起相當的轟動。
1949
與北平藝專同學齊紀政結婚。
1950
在臺灣工礦公司研究、設計與開發抽水馬桶,於此年底燒製成功西式抽水馬桶,為工礦公司帶來大筆利潤。
41.12工礦公司技術員資位證書

41.12工礦公司技術員資位證書

西式沖水馬桶

西式沖水馬桶

1954
與許占山在士林的社子淡水河畔成立「永生工藝社」,為臺灣最早與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合作陶瓷製作的窯廠,兩人的合作關係在8個月之後,因為資金週轉發生困難,因而告一段落。
1954.08
鶯歌國中任教
鶯歌國中聘書

鶯歌國中聘書

1957
受聘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教授《陶瓷工》及「釉藥」等課程。
460201台灣省立師範大學聘書

460201台灣省立師範大學聘書

1957.02
應聘為講師於臺灣師範大學工教系教《陶瓷工》
1958.04.04
在臺灣師範大學成立陶瓷工藝社
1958.08
應聘在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工科兼任《陶瓷工》課程;在生產力中心陶瓷技術訓練所教課。
1961
到日本國立技術院瀨戶陶瓷試驗所研習六個月
赴日研習工職教育

赴日研習工職教育

1962
在住家成立個人工作室,首開臺灣島內之例;自製電窯,並於1968年起販售;受聘為金門陶瓷廠顧問,協助金門陶瓷廠的建立與發展。
1966-1984
等年參加義大利凡恩札市國際陶藝展
1967
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第一次《吳讓農陶藝展》
史博第一次展邀請函

史博第一次展邀請函

1968
吳讓農經常發表陶藝相關論述,此為1968年11月於《中國窯業》所發表的文章及手稿。
1971
為中國電視公司拍攝《上下古今‧陶藝工藝》,播出日期為6月1日
1972
教育部文化局頒文藝獎美術類金質獎章;應聘為國立故宮博物院陶瓷顧問;美國聖若望大學頒給文藝獎章;作品於英國倫敦舉行的《國際陶瓷展覽》中展出;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第二次《吳讓農陶藝展》,展期從2月5日到2月24日。
二次展現場示範

二次展現場示範

第二次史博展

第二次史博展

1977
參加工藝服務隊到非洲史瓦濟蘭。
1978
與林葆家、邱煥堂聯展於華岡博物館。
1981
參展於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中日陶藝展》,展期從1月13日到1月28日。
1982
臺灣省教育廳委託主編《陶藝工藝》,此書為中學工藝教師教學參考叢書之一;參加於臺北春之藝廊所舉辦的《陶藝家82聯展》。
1987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規劃《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現代陶瓷館研究規劃報告》
1988.01
首次公開展出藍白釉系列作品於韓國舉辦的《汎世界創作陶藝展》
1988.11
參加香港中華文化中心主辦的《中國傳統陶藝和現在陶藝研討會》
1993
主編《陶藝工業》修訂本
1994
從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改兼任教授於工藝研究所至2000年全退休
1997
臺灣省立美術館主辦「吳讓農七十回顧陶藝展」;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講學。
1999
於埔里牛眠山後設置牛眠山莊;《吳讓農師生展》於新竹市文化中心二樓竹軒畫廊
2000
臺師大兼任教授退休、參加北京兩岸陶藝發展學術研討會
2001
遷居南投埔里牛眠山莊
2003
榮獲「第三屆臺北陶藝獎」陶藝成就獎
頒獎典禮

頒獎典禮

2004
於臺中月臨畫廊展出「天雨花系列」作品
2009
5月12日在南投埔里因病去世
2010
「吳讓農紀念回顧展」於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
2012
「臺灣陶藝的先驅者─吳讓農紀念回顧展」於臺中月臨畫廊
時間地點時間地點
時間:2003/10/03-2004/01/04
地點:三樓特展室
相關影片相關影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