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itemap

製陶歷史

蓄勢待發期

日治時期窯業政策的推動只及於南投、苗栗、北投等地,輔導區域並不含括鶯歌,因此這些地區的陶瓷產量、品類及規模在鶯歌所產製的陶瓷即名為「尖山燒」。當時的窯業輔導區域並不含括鶯歌,但日本對於當地的建設,如創立尖山公學校(今鶯歌國小)、連接桃園台北間縱貫鐵路以鶯歌為轉運站、擴大鶯歌與海山地區輕便鐵道的範圍改鋪雙軌、發展對外公路等,仍為鶯歌日後成為台灣陶瓷重鎮樹立了基礎。另外,鶯歌業者的自立自強也功不可沒,尤其在中日戰爭爆發後,許多福州籍師傅回歸大陸,人力短缺之際,開始實施機械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使得鶯歌陶瓷發生質的改變,窯業的生產逐漸由傳統邁向現代化。

文獻資料
尖山陶器組合生產品案內書
1929 10.5×15.2cm 方樑生提供
尖山陶器組合的產品目錄,詳列所販賣159種陶器及價格。
尖山陶器組合文書
1927 8.4×22cm 方樑生提供
尖山陶器組合組合長陳斐然寫給前任組合長黃純青,談論該組合公務的書信。
尖山便器組合組織章程
1939 信紙17×24.5cm / 信封8.4×23.5cm 吳秋燕提供
尖山便器統制組合定款
1939吳秋燕提供
由文件可知此組合成立時間與組成成員
相關文物
茶具組
鶯歌信用組合茶具組 1927 陶博館藏
鶯歌信用組合成立十週年的紀念品,以瓷土注漿接合成形。
分解缸
日治時期 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工業化生產過程中,物料分解用的容器,含蓋
分解缸
日治時期 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工業化生產過程中,物料分解用的容器,有側管
味精分解缸
日治時期 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味精的工業化生產過程中,原料分解所需容器
陶管
日治時期 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日治後期日本政府對戰爭的準備或在臺灣的建設,需要大量的陶管以供排水之用
鹽酸甕
日治時期 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日治時期工業化後,各種工業化生產對酸鹼化學原料的大量需求,帶動鹽酸甕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