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侵華戰爭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為提高臺灣的工業能力,以做為發動戰爭的補給站,讓臺灣成為日本向華南與南洋進展的根據地,於是在臺積極推動工業化運動,包括陶瓷產業在內。日本在台灣陶瓷業投注了人力與資金進行工業化運動,含括南投、新竹、苗栗、北投等地區。
雖然鶯歌陶瓷並不屬於日本工業化運動的對象,也無日資協助,但是鶯歌卻在軍需之下開始生產鹽酸缸、黑碗、各式工業用缸及土管,並間接引進新技術、新原料與新器械,此時也引進了登窯,陶瓷產業默默的走向工業化。因此鶯歌開始生產工業陶瓷,如電氣礙子、開關、礙管等。同時也開始生產碗、盤、缽等。
1939年七七事變引發中日戰爭,政局不穩導致在鶯歌的製陶福州師傅紛紛回大陸,鶯歌窯場人力因此短缺,加速了製陶機械設備的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