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業者的外銷,還有融資貸款及外銷退稅的的鼓勵措施,使得陶瓷業在此時的出口貿易進入高度成長期。
觀音頭像/1962 林根成提供
臺灣藝術陶瓷公司林根成製作的神像,參加美國西雅圖的萬國博覽會。
萬國博覽會
民國五十一年起,在行政院中小企業處趙暨昌處長的推動下,臺灣手工業中心召集陶瓷業者參加萬國博覽會,以打開臺灣陶瓷外銷市場。第一屆以臺灣藝術陶瓷公司的神像與全豐陶瓷的象椅為主要參展展品。
外銷陶瓷的種類繁多,建築陶瓷、衛生陶瓷、藝術陶瓷、白雲子、半瓷、礙子、…都包括在內,而三色子和花瓶白坯也是大宗。
「三色子」就是下半部米黃色、上半部咖啡色,中間兩色相疊的日用餐具,鶯歌曾經大量接獲訂單銷往歐美。這類餐具完全是外國式樣、外國紋飾,也完全是為了外銷而製作,當年鶯歌幾乎製作日用陶瓷的廠家都有製作「三色子」的經驗,為臺灣賺取大量的外匯。光是湯鍋湯杯組就讓小窯場賺進一棟透天厝,可見其利潤之高。
在大陸市場開放之前,仿古陶瓷花瓶白坯從臺灣製造,在香港彩繪裝飾後大量外銷歐美。鶯歌有多家廠商大力投入花瓶白坯的生產,因為需要大量擠坯或拉坯成形師傅,而從中北部與中部大量延聘,使得臺灣其他陶瓷產地嚴重缺乏人工。而花瓶白坯大量裝櫃、大量外銷的榮景,曾經是鶯歌人生活的一景。

白雲子是用白雲土為坯土製成的低溫陶器,多製成裝飾用品或存錢筒,大量銷往東南亞。
半瓷則是各式仿歐美日用陶瓷的器物,溫度約為1250℃的較白陶器,各種仿鹽釉器是其中的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