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itemap
:::首頁 > 線上展覽 > 特展 > 「臺灣當代陶瓷的力量」日本岐阜縣現代陶藝美術館交流展
  • III. 現代陶藝的開花結果
    1981年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中日現代陶藝作家展」屢屢被定位為臺灣現代陶藝的轉捩點。在這場展覽中,臺灣的19位陶藝家,日本包括鈴木治、加守田章二等46位陶藝家的作品同臺展出。這項展覽為同一時代的創作者帶來很大的刺激,同時也為臺灣近代陶藝賦予了藝術性的價值,不僅帶來技術面上的提升,推廣了作品意義的內容與獨創性是藝術重要要素的意識,讓每一位陶藝家更強烈意識到自己的專門性。
    推動這股思潮的力量,來自於有留學以及海外研修經驗的陶藝家們的積極活動,以及他們帶回了歐美、日本的美術思潮以及現代陶藝的概念。1979年臺灣開放出國以後,更多具有企圖心的陶藝家也飛往海外尋求成長的機會。當他們再度回到臺灣,透過個人工作室或越來越完備的教育機構,將海外所見所得回饋給故鄉,於是又刺激了更多的新創作萌芽。例如有的作家是從源自中國大陸的傳統角度出發追求現代性,另外也有一些作家是以自身的立場解釋歐美的現代美術思想。今日在臺灣所呈現的陶藝風格多樣性,正是活躍於該時期的陶藝家們所創造出的個性。
    進入1980年代以後,臺灣的經濟飛躍成長,人民對於生活品質與藝術的關注也大幅提升。臺灣在1981年成立了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日文化部的前身),198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創設了臺灣第一個公辦的陶藝展「中華民國陶藝雙年展(Taiwan Ceramics Biennale)」,臺灣的現代陶藝也呼應了整體社會對文化以及陶藝的關心,一步步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