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itemap
:::首頁 > 線上展覽 > 特展 > 「臺灣當代陶瓷的力量」日本岐阜縣現代陶藝美術館交流展
  • V. 臺灣茶藝與茶器
    今天,中國茶的飲用形態已經普及到亞洲以及全世界。
    臺灣茶藝文化可說是從1970年代臺灣茶葉產業面臨出口危機,到臺灣社會經歷變革後所創造出來的特有文化。自清朝開始產茶以來,臺灣的茶葉和砂糖並列,是重要的出口產業。但是進入1970年代後,原本主要的出口對象中國大陸重啟茶葉的生產。加上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日本等茶葉出口國斷絕邦交,臺灣茶葉面臨出口量銳減的危機。失去出口對象的茶葉消費國家,如何擴大臺灣國內市場成為重要的課題,此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而富裕的國民,也追求更具有文化深度的茶飲風格。
    當時茶葉的銷售參考了流行於明、清時期文人等上流階級間、源自中國大陸的烏龍茶飲法「工夫茶」。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契機下,蔣介石推動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這個背景下,以復興與重新建構「傳統」的形式創造出了臺灣的「茶藝」。臺灣茶藝的特色在於創造了兩種工夫茶中沒有的新茶器,一是為了保持茶的濃度均勻所使用的茶海(公道杯),另一種是體驗臺灣茶特有香氣而使用的聞香杯。除了這類茶器外,也有使用小巧茶壺或杯子多次沖泡茶,享受其間香氣、色澤與口味變化的方式。陶藝家們也在此優美的茶藝文化發展下進行創作,或者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茶器,為這股文化浪潮帶來新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