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itemap
:::首頁 > 線上展覽 > 特展 > 青韻流動 東亞青瓷的誕生與發展
  • 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廖桂英
    中國青瓷的發展,追溯於商代中期即西元16世紀前,陶瓷進入「原始青瓷」燒造階段。從目前的考古資料顯示,東漢時期,南方浙江上虞青瓷的燒製已然成形。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讚美越窯青瓷傳誦千年。北方陝西的耀州窯青瓷發展至五代晚期、北宋早期臻至高峰,以雕、劃、貼、印的工藝風格及濃綠釉色成為宮廷貢瓷。宋代青瓷燒造出天青釉,河南汝窯在北宋晚期以釉色晶瑩明麗、似玉、非玉而勝玉,贏得「雨過天晴雲破處」美譽,列為宮廷御用瓷器。杭州的南宋官窯傳世文獻記載「澄泥為范,極其精緻,釉色瑩徹,為世所珍。」近年杭州地區窯址出土許多珍貴瓷片,豐富研究官窯的美學成就。

    宋代以來,龍泉青瓷以造形多樣、產量最豐獨占鰲頭,浙江龍泉大窯及近年楓洞岩的考古發掘,更是舉世驚艷。宋元時期經由貿易網絡大量外銷。龍泉瑩潤碧綠之釉光吸引歐洲及中東的注目,同時影響日本及韓國青瓷的發展。歐洲喜歡並以Celadon稱呼龍泉青瓷,土耳其托布卡普皇宮珍藏豐碩。東亞方面,由於中國燒造技術的傳入,韓國於10世紀成功地燒造青瓷,11世紀時期即以清澄的青綠釉色發展出聞名的高麗青瓷稱為「翡色青瓷」。東瀛的平安、鎌倉、室町時代遺跡出土且保存數量頗豐的傳世宋元明等時代的青瓷,分別稱以「砧青」、「天龍寺手」、「七官手」。日本的青瓷發展及燒造技術,伊萬里燒大約於17世紀前半完成,鍋島燒則完成於18世紀。

    青瓷千年的燒造技術與工藝發展迄今不墜,藉由東亞青瓷展覽集合中國古代、日本、韓國等地古青瓷的考古研究及當代創新青瓷的呈現,共同鑑賞青瓷的美學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