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itemap
:::首頁 > 線上展覽 > 特展 > 青韻流動 東亞青瓷的誕生與發展
  • 東亞青瓷 文化傳布與在地融合
    江淑玲/典藏展示組 研究助理
    「青韻流動」展為針對亞洲擁有悠久青瓷製作傳統國家所策劃的研究展。
    觀諸本次橫跨古今幅度的參展作品,就可得知,本展並不能單純以東亞古青瓷展,抑或當代青瓷展視之,青瓷做為一種經典的單色釉流傳至今,其製作技法由中國傳佈至全世界,高麗(今韓國)是最早受其影響,發展出高度陶瓷藝術的區域,而後廣及日本,於今,這些國家的陶藝發展已居當世領先的地位。本展即由此出發,撫今憶昔,形塑當代東亞青瓷的面貌。在東亞古青瓷部分,以中國、高麗青瓷及日本幾個不同青瓷名窯瞭解古代青瓷的歷史發展階段,透過來自大陸、韓國及日本博物館級的收藏,以及臺灣本地的收藏,賞析古代中韓日青瓷傳世品,有助於觀眾瞭解青瓷之美,提示現代青瓷根植於傳統,從而創造的歷程。

    瓷之源與傳佈
    談到青瓷出現的年代,目前已知大約商周時,即有原始瓷(施灰釉於胎土陶器上,在還原燒氣氛中燒製)的出現,約至東漢,於中國浙江上虞一帶已生產出如今日我們所認知閃耀著美麗色澤的青瓷器。歷經兩晉、唐至五代時,越窯青瓷已達到中國青瓷製作的第一個高峰,至宋代更是粲然大備,北宋汝窯、耀州窯、南宋官窯,以及龍泉窯成為代表性名窯,青瓷製作的歷史與中國陶瓷的發展緊密結合,至明代中期,龍泉窯雖曾走向衰落,但現今龍泉已再度成為中國主要的青瓷生產與創作的地方。

    高麗青瓷始於西元9世紀,受到中國越窯窯系及汝窯的影響,到12世紀前期與中期,逐步發展出獨有的鑲嵌技法與裝飾,並達到頂峰。北宋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曾盛讚高麗青瓷:「陶尊,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近年以來,製作工巧,色澤尤佳。」 然而,高麗青瓷的發展也如同其國運一般,隨著蒙古人的入侵,於13世紀中期以後步入衰退期,而後風格逐步過渡到朝鮮時期的印花粉青砂器。時至今日,青瓷已成韓國傳統文化的象徵,享有崇高的地位。 17世紀朝鮮陶工在日本九州有田一帶發現瓷土,繼而開始燒造瓷器,除了朝鮮半島的影響,以中國技術與風格為基礎,日本也開創自己的風格。相較於為人熟悉華麗的伊萬里燒,無論是有田青瓷,抑或做為提供鍋島藩主使用的鍋島藩窯所生產的青瓷,其內斂優雅的風格也深受今人喜愛,鍋島青瓷在盤面上大膽設計日本的風景及花草樹木圖樣的風格象徵著,正是從中國技術的影響轉變樹立日本風格的結果。


    古青瓷展品分布
    浙江為青瓷發源地,在陶瓷發展史上素有南青北白的說法,因而在中國古青瓷部分,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品選件年代從西周、戰國、兩漢、三國、兩晉、唐、五代、宋、元、明至清,包括原始瓷(原始青瓷)、越窯、龍泉窯以及甌窯、婺州窯等重要窯址,共計60組件,試以勾勒出浙江青瓷發展的脈絡,其中若以傳佈之廣、影響之深來論,越窯與龍泉窯由於其存續年代久及其窯系巨大,更對鄰近國家產生深遠的影響,亦為主要展品構成部分。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歷朝歷代青瓷,包括越窯、汝窯、耀州窯、官窯及龍泉窯等重要窯口瓷片標本140組件,具體呈現不同歷史階段青瓷紋飾及造形的特色,27件北宋名窯耀州窯與龍泉窯的完整器也十分難得。整體觀之,對於中國古青瓷發展,能有一概括的認識。當然本展無法涵括整個中國古青瓷的面向,諸如鈞窯以及福建同安窯及磁灶窯等窯口,希望在未來能有機會呈現。

    來自康津青瓷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30件展品,展出高麗時期從發展至興盛的作品。韓國學者韓盛旭整理目前韓國高麗青瓷研究的情形,對於高麗青瓷的遷變與流通進行分析。成耆仁專文則提出高麗青瓷器形、紋飾和燒窯技術除了直接受到浙江越窯影響之外,同時也與華北、華南諸多窯如越窯、長沙窯、汝窯、磁州窯、龍泉窯、定窯、景德鎮窯和耀州窯等交流,藉由注入新的養分並生根開花,高麗青瓷反映宋瓷的延續和其獨創性。兩文反映出當時兩國在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的頻繁交流,呈現在藝術文化上,則誕生出高麗青瓷的果實。
    日本的瓷器生產年代較中國及韓國要晚,遲至17世紀首先在九州有田才有真正的瓷器生產,其中也包括青瓷。來自九州陶瓷文化館的古青瓷收藏53件,主要展現17至18世紀有田及鍋島青瓷的面貌,愛知縣陶瓷資料館2件則為19世紀的三田及瀨戶窯作品。透過森達也、大橋康二、鈴田由紀夫專文,對於中國風格在日本的影響,12至18世紀日本對青瓷的需求、生產及19世紀青瓷樣式的演變當有進一步認識。


    傳統與現代的交響
    青瓷的製作曾經歷一段衰微期,在現代,青瓷之美逐步在一些擁有陶瓷傳統的國度中展現,藝術家們既回應傳統,也有新風格作品的誕生。臺灣、大陸、韓國及日本,皆有相當優秀的現代青瓷作品,也展現不盡相同的作品面貌,追溯宋代青瓷、高麗的翡色青瓷有之,對於造形的追求與觀念表現的現代青瓷作品,也可見到。在現代青瓷部分,來自四地的作品,歷史況味與新風格的青瓷作品並陳,區域間也展現其獨特的風格。

    16位臺灣陶藝家參展作品橫跨前輩、中堅輩及至年輕世代,主要以長年致力於青瓷創作者為主,並邀請當代陶藝家對於青瓷,重新進行思考與創作,作品面貌充分展現其當代青瓷,雖受到中國及日本影響,但卻能溢出傳統規範,展現諸如與異材質結合、女性特質表現及幾何空間呈現等多元面貌。25件參展作品反映目前當代大陸青瓷創作者主要來自浙江龍泉的工藝美術大師,以及美術學院的陶藝教授與學生的現況。在此架構下,將可看到龍泉工藝美術大師如何承繼前人的風格,繼開展殊異的氣質,有著學院訓練背景的陶藝家,在回應傳統的同時,也思索如何融入當代風格。由於大多非龍泉背景的創作者,也多前往龍泉創作,此種產區與藝術創作者緊密結合的情況,以及當前大陸創作情境對於器皿創作有旨歸歷史文化脈絡的思考,是觀察大陸當代青瓷創作不可忽略的面向。

    擁有豐厚青瓷製作傳統的韓國,在本次參展作品中,亦是追溯傳統與現代陶藝兼具,無論是重點置於青瓷的典型創作者、重新釋義及再組合者,抑或為詮釋自身作品而引用青瓷等表現,12位陶藝家作品揭示當代韓國青瓷正走在一條創新的道路。12位日本陶藝家參展作品囊括了近現代以青瓷為主要追求的創作者。從明治以降的帝室技藝員至人間國寶,我們可以看到遠追中國宋代的新古典形式與釉色之美的作品,及至現當代,抽象造形與現代陶藝的觀念表現,展品從「傳統」概念的建立,進而展現日本青瓷創作中的「現代性」,觀者亦可藉此管窺日本現代陶藝發展的進程。

    綜合論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青瓷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尚有許多研究課題待解決,然而從本次邀集的各地古陶瓷研究學者專文闡述,我們試圖從文化傳布與在地融合的角度,呈顯這些來自臺灣、大陸、韓國及日本的古青瓷收藏歷史價值。做為陶瓷發源地,中國青瓷上下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對照其他區域,當別有興味。高麗青瓷從初期摹仿中國,到發展出自身的風格;日本在受中國影響之餘,亦誕生了洋溢著濃厚日本美學的佳作,都在各自的軌跡上,達到藝術的高度。

    時至今日,這些區域的青瓷在傳承璀璨的青瓷藝術傳統的同時,也嗅出新時代的氣息。來自上述四地的現當代青瓷作品,從追溯歷史的進程、探索風格的演變、美學典範的轉移、區域文化的再現,到時代性的彰顯等面向,延伸變幻青瓷的面貌,在古今相映的展示情境中,激盪出當代陶藝新語境,則是本展試圖為當代陶瓷文化勾勒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