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itemap
:::首頁 > 線上展覽 > 特展 > 青韻流動 東亞青瓷的誕生與發展
  • 青翠如玉-1
    一、「巧如範金,精比琢玉」—耀州窯青瓷

    耀州窯以陝西銅川市耀縣黃堡鎮窯址為代表,為北方青瓷的佼佼者。黃堡窯址經由多次考古調查及發掘證實(註1),唐代已開始生產陶瓷,宋代為發展期,元代為衰落期。本次提供6件完整展品,主要以代表耀州窯燒造高峰的北宋時期精美的青瓷,如尚留唐五代遺風的花口盞;宋代最常見的斗笠形盞;執壺、蓋碗及渣斗等器表以犀利的刀工剔刻出布局流暢優美的紋飾(圖1);及1件印花模具。黃堡鎮北宋元豐七年所立的《德應侯碑》中記載:「納諸窯,灼以火。烈焰中發,青煙外飛。煅煉累日,赫然乃成。擊其聲,鏗鏗如也,視其色,溫溫如也。」是宋代精美耀瓷的最佳寫照。
    瓷片部分則包含了唐、五代及宋、金時期窯址出土具有時代特徵的青瓷標本。

    1、唐代
    此時期的耀州窯已發展為分工的專門作坊,有三彩、青瓷、白瓷、黑釉瓷、茶葉末釉瓷等,除三彩陶器主要燒造大型陶俑及建築構件或陪葬品外,其餘瓷器多以盤碗瓶盆罐等生活用器為主。青瓷在遺址中出土數量大,器形多,包括生活器具、工具、玩具及宗教用品等等。胎色一般呈青灰或灰白色,釉色多青中泛白、灰、黃。裝飾工藝以刻、劃、貼塑的動、植物紋及人物等豐富多樣。標本中有代表唐代最流行的唇口或花口璧式底碗,胎色青灰或灰白,一般先上化妝土再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碗內底的三枚支釘痕表明器物相互套疊燒造(圖2)。

    2、五代
    五代由繽紛的唐人世界進入了內斂、素雅、沉靜的理想美學。此時的耀州窯除了少量燒造黑、白、茶葉末釉、白釉綠彩、白釉褐彩瓷之外,主要以生產青瓷為主,不僅講究造形、質地、釉色之美,產品更精益求精。尤其在窯址中出土「官」字款的青瓷,說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曾燒造貢瓷的事實(註2)。展出的標本中可見淘洗較細的胎由淺灰至深灰,先施白色化妝土(圖3由斷面可看出胎與釉層中間的化妝土),滿釉裹足支燒,支具採支釘或墊砂。釉色呈淡青、天青、灰青、青綠等,色澤光滑滋潤、玻璃質感強。器形及裝飾紋樣也很豐富,以刻、劃、印、剔,貼花、鏤空等技法,用花鳥蟲魚、動植物等將器物妝點的美侖美奐。

    3、北宋
    北宋為耀州窯燒造的繁榮鼎盛期,仍以青瓷為主流,早期多承襲五代,中期器物種類齊全、造形優美、胎質細密、釉色純淨呈橄欖綠,裝飾手法豐富多樣,尤其以嫻熟流暢的刀工,結合了刻、劃、剔技法,令紋樣顯得立體而生動,是此時期的特色。展出標本有一件可復原高33.5公分刻花梅瓶,及數件精美的刻、印花盤、碗、瓶殘件(圖4)。

    4、金代
    北宋滅亡後,金與南宋多次或戰或和,此時期黃堡窯工為避兵燹,部分逃往較偏僻的山區立窯,而位於銅川市區東南印臺區(古稱同官縣)山巔,與黃堡窯場相距20公里的陳爐鎮立地坡窯址及上店窯址,自20世紀50年代陸續經過調查及考古發掘(註3),發現了金、元及明清的窯場。金代屬創燒期,產品受黃堡影響,仍以青瓷為主,胎色較白,多素面,裝飾手法多見印花,刻花器物基本不見。釉色青中泛黃,全器滿釉,足一圈露胎與部分碗盤內底一圈澀胎(圖5)。